近期,广电视听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频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大楼启用,成为全国首座以“AI”命名的媒体地标;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SMT)依托智能体与多模态技术,在中超、足协杯赛事中部署智能管理系统与高光内容生成平台,赛事运营效率与传播质量双提升;在超高清技术迭代进程中,优酷运用AI算法实现2K至4K分辨率的像素级画面重构,推动视听体验向精细化升级;爱奇艺推出“跳看”功能,依托AI精准捕捉核心叙事段落,用户可一键直达高光片段;快手平台数据显示,AI大模型使短视频营销素材成本下降60%—70%,商业效能显著增强……
从基建革新到内容智造,从运营提效到模式创新,人工智能正多维重构广电视听产业生态,驱动行业迈入转型升级快车道。
基础模型选型、垂类场景深耕、多模态数据积累、算力资源协同……广电视听平台正以“自主研发+生态合作”双轮驱动,勾勒广电视听AI大模型应用的创新图谱。
“自主研发结合战略合作,是江苏台整体技术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基础模型和基础人工智能能力的研发,我们选择与专业公司合作,垂类模型则选择自主研发,最终实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技术研发部副主任席鲁江介绍,DeepSeek发布后,“ai荔枝”客户端及荔枝云省级技术平台迅速部署功能完备的“满血版”与轻量化的“蒸馏版”。“蒸馏版”DeepSeek支持私有化部署,但性能较“满血版”仍有差距。为此,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同步与字节跳动、腾讯开展技术合作,通过API接口深度开发DeepSeek,打造定制化版本。为实现全场景应用覆盖,DeepSeek部署遵循“To B、To C、To Me”三维策略:“To B”聚焦县级融媒体等B端用户实际需求;“To C”依托“ai荔枝”平台,为普通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To Me”对接台内AI Hub智能工具平台,强化内部技术赋能。
席鲁江表示,以DeepSeek替代ChatGPT作为基底模型基于两点考量:其一,DeepSeek更契合本土应用场景;其二,DeepSeek具备可视化思考逻辑与推理过程,有助于精准识别分析偏差,优化训练方案。此外,其推理可视化功能可降低训练成本。以视频数据标注为例,接入DeepSeek后,标注方向更精准,工作量减少逾半。“当前,DeepSeek尚不具备多模态处理能力,而广电视听领域对此需求迫切,期待该模型在此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更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若缺乏多模态,各平台的成果可能趋于同质化,多模态或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芒果TV CTO卢海波介绍,大模型出现前,芒果TV已开始积累多模态数据。四五年前,芒果TV启动“新型媒资库”“媒资结构”等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格式重新定义内容,精细分析画面,记录、保存历史存档内容及实时更新素材。同时,芒果TV在场景、商品广告、品牌等各维度积累的海量数据资源,已被广泛应用于内容推荐、创作、广告投放等场景。随着推理模型的引入,芒果TV能更高效挖掘多模态数据价值。
“芒果TV在AI大模型研发上的投入不设上限。”卢海波介绍,芒果TV正在构建针对广电业务场景的垂类多模态大模型,旨在打造产业级大模型。同时,芒果TV将改进通用模型在场景运营中的不足。目前,文生图、文生视频,特别是图生视频的推理速度较慢,芒果TV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展开合作,优化模型推理速度。
“通用模型在剧本创作领域的专业能力相对薄弱,但语言处理能力较强。为此,爱奇艺AI团队在通用模型(包括自研开源模型)的基础上,围绕特定应用场景开展针对性训练。”爱奇艺基础架构与智能分发事业群总裁刘文峰介绍,训练数据主要涵盖两方面:一是剧本元数据,二是爱奇艺内部的专业内容及经过筛选的高质量数据。例如,在剧本评估环节,团队会调用多个模型协同工作,通过“背靠背”(一种软件测试方法)评测机制,验证模型输出是否符合公司业务标准。“爱奇艺不参与预训练模型的基础研发,更关注模型经过针对性训练后能否满足业务需求。为此,爱奇艺建立了完善的模型评估体系,通过多维度测试与横向对比,遴选最优方案投入实际应用。”
从2K到4K的像素级重构、25帧到50帧的时空维度延展,到AI大模型深度介入选题策划与互动影游开发,再到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驱动新闻生产与公益广告创新,一场由AI驱动的影视工业化革命已悄然渗透影视内容生产全链条。
“我们正从高清时代迈向超高清时代,运用新一代AI技术提升制作水平,是业界对超高清制作在生产层面的基本认识。”优酷技术中心总经理闻非举例,将2K画面转为4K,无法仅靠人工完成,必须依赖计算机。此前,向机器输入2K模糊远景画面,如一片树林,即便进行清晰化或画面增强处理,也无法在4K分辨率下恢复清晰树木。随着算法迭代和算力几何级增长,AI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画面增强,而是可以从宏观角度理解画面内容,在生成4K画面时依据自身理解构建远景,实现超越以往的视觉效果。高帧率问题亦如此,以前我国电视剧拍摄帧率大多为25帧/秒,当下超高清标准要求50帧/秒,所以实现帧率转换需借助AI技术,通过解析画面运动轨迹,推测中间画面内容,智能插帧。“人工智能在规律性理解及计算领域的应用,为影视工业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经典影片修复效率。闻非介绍,传统人工修复需3天的电视剧,如今借助AI算法修复仅需数小时,再经人工简单调整即可完成。这主要归功于可智能还原模糊场景的AI识别技术。修复师只需把控画面美学指标,确保修复忠于原作艺术表达,一部经典影片便能快速修复完成。
虚拟拍摄技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实现制作流程智能化升级。闻非分享,数字场景构建由AI辅助艺术家完成,效率较传统手工建模显著提升。在复杂光影控制领域,AI系统可同步协调虚拟场景与现实场景的灯光效果,如实现跨空间闪电场景的灯光精准匹配,为影视工业化生产提供新范式。
“在影视内容生产全周期中,决策时效性与项目质量、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爱奇艺研发的垂直领域AI大模型能深度介入选题策划、结构优化、受众分析等关键环节,帮助创作者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刘文峰告诉《综艺报》,AI在爱奇艺已从辅助工具进化为“创意合伙人”。在创意孵化阶段,剧本工坊、影像工坊提供智能创作支持;在制作实施阶段,虚拟制作系统与数字资产库赋能创作者突破能力边界。“爱奇艺打造的智能剧本评估系统可在30分钟左右,完成一部50万字剧本的全面评估,输出一份清晰的系统报告。AI基于对目标观众的理解给出创作和改进建议,支持创作团队更早抓住用户注意力。”
在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首次对外发布自主研发的QClip智能制作一体机升级版。该设备可实现千里之外的拍摄现场画面在数分钟内传至爱奇艺智能制作云平台。未来,即便身处北京的制片团队,亦可同步获取与现场导演一致的监看画面。“QClip系统已在多个影视项目中完成技术验证,累计处理素材量突破50万条,支持拍摄总时长超6000小时。”刘文峰表示。
此外,AI技术显著提升平台的运营效率。刘文峰介绍,2024年爱奇艺“马良”平台自动生成海报超2000万张,日均产出量超5万张;“缪斯”平台累计制作短视频64万条,站内外总播放量108亿次。在AI技术赋能下,“奇炬”平台广告素材生产效率提升10倍,可高效生成满足不同用户偏好的广告内容,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推送。
AI技术与IP资源的深度融合,可显著提升内容创作效能。“今年,项目团队完成互动影游技术迭代升级,打通多平台分发渠道,观众通过小程序等端口,即可实时参与剧情互动,自主选择故事分支走向。”在卢海波看来,传统IP改编互动影游开发模式依赖大量实景拍摄,存在流程冗长、成本高等痛点。如今,团队在获得版权方授权后,依托AI技术实现内容智能生成:在角色形象、服饰等核心IP要素保持稳定的前提下,AI系统可基于预设算法模型,快速生成多线剧情脉络与动态特效场景。通过自主研发的互动影游编辑平台,创作者能高效输出兼具影视叙事逻辑与游戏交互特性的创新内容,为用户提供沉浸体验。“AI技术将推动互动影游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卢海波表示,随着算法优化与算力提升,这一创新形态的规模化落地指日可待。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重构传统广电业态,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主任、上海东方传媒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林云川介绍,上海广播电视台在五大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新闻制播领域以智能辅助工具重塑采编流程,财经服务领域以垂直模型驱动数据价值挖掘,体育赛事领域将AI技术用于国际公共信号制作,文化体验领域打造沉浸式多模态交互装置《千年之约·入画屏》,公益传播领域推出AIGC公益广告矩阵及手语大模型数字人翻译系统,推动AI技术向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多元场景延伸。
“AIGC技术可快速生成细节丰富、效果逼真的动态场景,显著缩短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林云川举例,在同等预算下,按传统公益广告制作流程,《因AI向善》需2周左右完成,AI介入后,制作周期压缩至3天。此外,AIGC在系列片策划中可模拟多种艺术风格,为创作者提供多元灵感和选择,拓展公益广告在题材、创制、传播等领域的创新空间。“当前AI技术尚不具备完全自主智能,生成内容与应用方式仍由使用者主导。主流媒体应主动拥抱新技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创新动能。”
当人工智能从“幕后工具”走向“前台中枢”,广电视听行业正经历一场用户体验与生态价值的双重进化。
爱奇艺近日发布的“跳看”功能成为行业关注焦点。“通过‘跳看’功能,平台将内容选择权真正交还用户。”刘文峰介绍,该功能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内容进行深度语义分析,精准识别剧情发展关键节点与高光时刻。用户滑动屏幕即可在叙事精华片段间自由跳转,既保证对内容完整性的感知,又实现观看路径的个性化定制。随着用户行为数据持续积累,未来AI模型将动态优化剧情识别算法,有可能针对不同用户偏好提供完整版、35分钟精编版、20分钟快剪版等多元内容形态,实现“千人千面”的智能化内容服务。
在用户智能交互领域,爱奇艺“桃豆世界”生态迎来升级——“桃豆”个人智能助手依托多模态交互技术,构建覆盖搜片检索、内容推荐、客服咨询、话题互动等全场景个性化服务体系。刘文峰介绍,自2024年“桃豆世界”推出以来,已有近千个IP角色通过AI机器人实现与用户超亿轮次的有效对话。这些数字分身完整保留原角色的性格特质、语言风格与世界观设定,实现全天候、全年无休与粉丝互动,让IP角色“活起来”,实现IP价值的新增长。
“除利用AI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节目,我们还用AI生成影片推荐信息,这一工作类似影视UP主,而AI同样能胜任。”在闻非看来,仅凭片名和海报,用户很难决定是否要花费2小时甚至更多时间观看影片。通过AI,影片推荐信息可以介绍节目获奖情况、参演演员、故事梗概、制作投入等,并穿插精彩镜头,实现内容推送与“种草”结合。“在生成式AI出现前,这项工作只能由人工完成,现在,AI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在超高清技术日益普及的当下,AI凭借强大的智能分析与处理能力,提升用户观看体验。“超高清技术的一大任务是将艺术作品原原本本地传递给观众,AI的作用在于,在设备和带宽受限的情况下,尽可能让观众看到作品本来的画面。”闻非介绍,优酷帧享超高清技术专注于设备校准。目前,帧享设备认证实验室已经测试和校准市面上近85%的观影设备,并出具认证报告。通过超高清帧享认证的设备,基本可以实现专业级监视器的画面效果;同时,团队致力于在有限带宽下提供保真度更高、与原片更相似的视频流,让用户获得良好观看体验。
在平台推广领域,AI技术应用同样成效显著。席鲁江介绍,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新视频客户端“ai荔枝”,在用户数据实时分析、AIGC辅助生产及用户深度互动等方面广泛运用AI技术。2025年春节期间,“ai荔枝”推出AI新春互动功能,用户输入姓名、上传照片后,即可自动生成对联与主题海报,该活动吸引数万名用户参与,成功拉新近2万用户,既提升拉新效果,又有效控制成本。此外,“ai荔枝”还针对不同专业方向,打造“苏小闻”“苏小文”等覆盖新闻、文化、旅游、美食、政务、医疗、娱乐等众多专业垂类的智能体助手。
“AI创造的是产品的可能性,而非商业模式本身。”闻非以阿里大文娱推出的妙鸭相机为例,说明AI如何让原有商业模式变得更便捷高效——用户无需到实体店,即可通过妙鸭相机获得类似影楼效果的照片。在闻非看来,AI降低创新门槛,让小公司或个人也能借助其创业。非工程师背景的人亦可通过AI进行编程操作。同时,AI已大幅打破计算机语言隔阂,工程师仅需负责框架与逻辑设计,具体代码可由AI生成。“新的商业模式仍需时间酝酿。目前,To C领域的研发更多是借助AI创造新样态产品,而To B领域则可通过AI服务提高效率并获得回报。”
爱奇艺副总裁朱梁介绍,目前,爱奇艺积累的数字资产已在多个场景复用,或在不同产品中呈现。复用是爱奇艺构建自主AI知识产权的重要基础。To B领域集中体现在剧集制作上,爱奇艺有完善入库流程、元数据标识及认证流程,确保数字资产安全下载,并能追溯应用公司及场景。To C应用上,爱奇艺将数字资产用于VR端,开发沉浸式场景体验。此外,爱奇艺还将数字资产用于VR线下乐园开发,如沉浸式剧场和乐园。在对外商用方面,爱奇艺已与头部数字资产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实现To B到To C的变现。
快手正全力推动AI能力在商业经营领域的落地,致力于将“磁力引擎”打造为下一代AI智能商业引擎。快手高级副总裁、电商与商业化事业部负责人王剑伟表示,AI正在重塑快手商业营销全流程,如AIGC内容生产、投放Agent(智能体)、营销推荐大模型、出价推理大模型等。其中,在AIGC内容生产环节,快手借助AIGC为营销服务客户生成更具创意、更易被用户接受的营销素材,大幅降低客户的内容制作成本。据快手内部测算,AI大模型预计可帮助用户降低60%—70%的短视频营销素材制作成本。同时,通过AI生成的虚拟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客户营销门槛,助力其实现营销突破。
同时,快手依托可灵AI全面赋能商业化生态,在短剧商业化探索、品牌创意营销的助力,以及电商营销新范式赋能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可灵AI累计营业收入已超1亿元。
电视台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拓展商业版图?席鲁江以江苏台的相关实践分享几点思考:其一,与其他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分布式部署,推动AI-Hub智能工具平台在其他媒体平台落地应用;其二,江苏台在垂类模型的数据清洗、标注、训练等方面积累了成熟的技术能力,目前正将这些模式拓展至其他行业,为客户量身定制专属模型;其三,江苏台成立集编导、技术、AI制作、后期等岗位于一体的专业工作室,依托AI-Hub平台的模型工具,对外提供AI内容定制与生产服务;其四,将AI-Hub上的模型及AI能力整合为面向用户的业务能力,在“ai荔枝”“荔枝新闻”等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通过开发实用、有趣、好玩的应用,降低新媒体平台吸引客户的成本,积累用户。
林云川介绍,今年年初,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SMT)凭借创新的AI图文制作转播技术,成功参与云南曲靖罗平花海马拉松、四川眉山仁寿半程马拉松、重庆马拉松等三场国内顶级马拉松赛事的转播支持。依托智能体和多模态技术,SMT在中超、足协杯赛事中提供智能管理助手和高光内容服务,全面提升赛事管理及内容传播的质量和效率。视频购物平台东方购物以全域大数据为锚点,通过数智主播、智能推荐等技术重塑业态,提升产品触达率和转化率。AI客服智能体实现沪语方言实时翻译,大幅提升区域客群的响应效率。
广电视听行业正在积极探索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与行业转型。随着广电视听设备、技术标准和内容服务的不断优化,将为用户带来更为丰富的视听和互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