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短视频行业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中发展最快、渗透最深的领域之一。自2016年爆发式增长以来,短视频用户规模从6.48亿跃升至2024年的10.40亿,使用率高达93.8%,连续六年稳居网络视听应用首位。这一增长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普及、5G技术推广以及内容形式的创新。
短视频内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短视频的核心在于“短”,它满足了用户在碎片化时间内的内容消费需求,同时也降低了内容的创作门槛。
短视频行业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中发展最快、渗透最深的领域之一。自2016年爆发式增长以来,短视频用户规模从6.48亿跃升至2024年的10.40亿,使用率高达93.8%,连续六年稳居网络视听应用首位。这一增长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普及、5G技术推广以及内容形式的创新。短视频不仅重塑了信息传播方式,还深度融入电商、教育、社交等领域,形成“内容+消费”的闭环生态。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40亿人,使用率达93.8%,连续6年保持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第一。截至2024年12月,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56分钟,居所有互联网应用首位,同比增长3.1%。微短剧的用户规模截至2024年12月达6.62亿人,半年增长率高达14.8%;使用率为59.7%,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7.3个百分点。仅半年时间,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涨到101分钟,已经追平即时通讯。微短剧等细分内容形态的崛起,进一步推高了用户黏性。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抖音、快手两大平台占据主导地位,而内容垂直化、技术智能化与监管规范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议题。
短视频的用户覆盖已从“全民化”向“全场景化”延伸。用户偏好从早期的泛娱乐内容转向多元化需求:知识科普、新闻资讯类内容占比显著上升,幽默搞笑类则大幅下滑。微短剧作为新兴内容形态,用户规模半年内增长14.8%,达6.62亿人,其单日使用时长(101分钟)已追平即时通讯工具,显示出短剧IP化、精品化的潜力。
短视频的商业模式已从流量广告向“内容+电商+本地生活”融合演进。抖音、快手通过直播带货、品牌自播和兴趣电商构建了完整的交易闭环。2024年,抖音电商618销售额同比增长72.7%,其中直播占比超八成;快手电商GMV突破万亿元,私域流量驱动的复购率成为核心竞争力。此外,短视频平台通过技术赋能(如AIGC生成内容)降低创作门槛,推动UGC向PUGC升级,形成“平台+创作者+品牌”的共生体系。
5G和AI技术持续推动行业变革。AIGC技术已应用于视频剪辑、个性化推荐和虚拟主播领域,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与用户体验。例如,算法优化使短视频广告的点击率提升30%,而虚拟人直播成本较线%。然而,行业也面临数据安全、内容低俗化、未成年人沉迷等问题。2024年,监管部门清理违规账号超38万个,下架短视频超百万条,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
行业“两超多强”格局稳固,抖音、快手合计占据超60%市场份额,而微信视频号凭借社交优势快速崛起,用户规模突破4亿。垂直领域如汽车、美妆、健康类内容增长迅猛,吸引专业机构入场。例如,财经类短视频创作者同比增长40%,成为用户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此外,短视频与长视频平台的竞合关系加剧,优爱腾通过微短剧和二创授权探索新增量。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竞争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当前,短视频行业已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深耕。用户时长增长见顶、内容同质化、监管收紧等问题倒逼平台探索新增长曲线。一方面,需通过技术升级优化用户体验,例如利用AI实现跨语言内容分发、开发VR短视频场景;另一方面,需深化商业生态,将流量优势转化为服务能力,如拓展本地生活、企业培训等B端市场。与此同时,行业社会责任愈发凸显,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内容质量,防范数据滥用与青少年沉迷,将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命题。
微短剧工业化生产:建立标准化内容生产流程,联合影视公司打造系列IP,如《逃出大英博物馆》等爆款案例已验证短剧的商业潜力。
垂类内容深耕:针对银发族、Z世代等细分人群开发定制内容,例如健康科普、职业教育类短视频。
AIGC全链路应用:从脚本生成、智能剪辑到虚拟主播,降低创作成本并提升内容多样性。
跨终端场景融合:探索车载短视频、智能家居交互等新场景,抢占物联网流量入口。
本地生活服务深化:通过POI(兴趣点)标签连接餐饮、旅游等线下场景,复制“抖音团购”成功经验。
品牌私域运营:为企业提供数据工具,构建“内容种草-直播转化-会员沉淀”的全周期服务。
ESG体系建设:建立内容审核AI模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响应“清朗行动”政策要求。
中国短视频行业历经十年爆发式增长,已进入成熟期。庞大的用户基数、高粘性的使用习惯,以及“内容+技术+商业”的协同创新,使其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然而,行业也面临多重挑战:用户增长放缓倒逼存量运营精细化;监管政策要求平台兼顾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技术迭代需突破同质化竞争瓶颈。
未来,短视频的竞争力将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内容价值,从娱乐工具升级为知识获取、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二是技术深度,通过AI、VR重塑内容形态与交互方式;三是生态广度,打破“流量内卷”,向产业互联网渗透。平台需构建“护城河”,例如抖音强化电商闭环,快手深耕社区信任,视频号依托社交裂变。
在宏观层面,短视频不仅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更是推动城乡数字鸿沟弥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随着5G-A与6G技术落地,短视频有望催生沉浸式体验、实时交互等新业态。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在商业创新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真正实现“向善而行”。
想要了解更多短视频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竞争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