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无需出门的直接创作时代,利用AI工具成为坐家导演的大学生们,正通过独特的方式让短片制作变得轻松与高效。这一波新潮流,特别是随着可灵、即梦、海螺等AI视频工具的爆发,年轻的创作者们愈发投身这种全新的影片制作方式。最近,河南大学的四位大一女生在短短四天内,便利用这些工具制作出了一部名为《博物馆奇妙夜——骨笛的奇幻乐章》的短片。
整部短片的3分27秒中,所有场景和角色都由AI生成,展现了技术的强大与灵活性。从手持电筒的保安到神秘的博物馆场景,学生们不需要外出取景,只需通过AI生成素材,再进行剪辑合成。一开始,她们在使用AI时也曾遇到不少问题,甚至笑称过程为抽卡,意思是在生成角色和场景时,精确度要求极高,灵光一闪时固然美好,但常常也需要多次尝试得到满意的结果。
这种新型创作方式显然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往,制作一部短片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安排演员、道具以及拍摄场地,但如今,通过AI的强大功能,创作周期大大缩短。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专业背景,也没有昂贵的设备,能够借助AI完成这样的创作,真的是令人振奋!团队成员佳玉兴奋地说道。
这一趋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们加入其中,形成了所谓的超级个体,即个人主导的小型视频创作团队。不仅是大学生,许多自由职业者和拥有影视背景的中年人也开始看好这一新兴领域。主播兼视频创作者齐磊,在AI时代涌现后,充分运用媒体设计和动画制作的知识,开始尝试制作微电影,且屡屡取得成功。这样的个体信心不仅仅基于个人能力,更在于AI工具提供的无限可能性。
不同于传统电影制作的繁甸,AI为创作者们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与自由,他们可以随时调整细节,实现自己的创意。这种变化尤为突出在各种短剧和宣传片的制作上,助力短视频迅速占领市场。王天海,一个致力于AI视频制作的团队负责人指出,AI不仅为团队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同时也使得创作在呈现层面得到了质的飞跃。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预计会有更多创作者投入这个新兴领域。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广告片和宣传片,这些领域不再是传统制作团队的专利,电商直播和自媒体的影响力也日渐提升,年轻人借助AI技术创造热点内容并推动文化传播,是我们当前的一个新风尚。
正如齐磊所言,虽然AI工具的使用要看个体的能力,但技术的助力无疑为文化的传播和创意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