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定制)-中国大陆未来网站

18568522466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公司新闻

以应用为要的山东广电AI实践

2025-07-17 06:11:43 小编

  

以应用为要的山东广电AI实践(图1)

  近年来,人工智能(以下称AI)技术飞速发展,并以其在虚拟现实空间、数据处理等内容生产上的优势,成为广电行业发力的重点,广泛应用于新闻采编的各环节,包括辅助剪辑和编辑,拓展创意空间,丰富内容形式,优化呈现方式,拓展盈利渠道等。山东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与创新实验室紧跟前沿,整合资源,在AI与广电新质生产力的结合上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相关研发成果已在台内系统与外部市场得到应用和推广。

  2022年,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清华大学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北京中科创新发展研究院、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南开大学元宇宙联合实验室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山东广播电视台元宇宙与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成立企业主体山东一千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一期成员15家,集合了国内元宇宙方向各细分技术领域头部企业,针对元宇宙及AIGC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和尝试,首先瞄准的就是数字人的研发。

  3D数字人海蓝是由实验室同时扫描台内多位主持人形象进行数据化,利用 AI中的动作捕捉和表情识别技术,将真人的动作和表情数据采集并转换为数字人可使用的动作和表情模式。在创作过程中,实验室始终坚持超写实、拟人化的方向,让海蓝拥有接近真人的皮肤纹理、发丝材质,即便在放大多倍的情况下,观众仍然可以清晰看到数字人根根分明的睫毛。海蓝可以自动合成与输入文本或语音匹配的精准唇形,高保真还原真人音色、说话风格和声学环境特点,其肢体动作、面部微表情都十分流畅,毫秒级的动作切换速度保证了运行丝滑,多次测试仍然保持稳定。AI使数字人具备智能交互的能力,可以结合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模态的信息进行表达和交互,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体验。

  技术不能自娱自乐,技术再惊艳,用不上、用不好也无济于事。我们打造了“内容+技术”融合团队,让技术为内容服务,因内容需要而动,因内容需要而变,小步快跑,加速升级,以求尽快发生更好的化学反应。2023年3月1日,海蓝以“评论员”身份登上《山东新闻联播》,成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卫视新闻联播节目中使用的超写实数字主持人。3月7日,在位于北京的全国两会代表驻地,海蓝亮相两会“元宇宙演播室”,与全国人大代表展开了一场跨次元的精彩对话,虚拟现实产品《闪电元宇宙会场》针对政府工作报告,运用数字人播报的形式,结合MG动画、裸眼3D技术,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呈现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和亮点,让网民沉浸式感受到山东高质量发展成效。

  2024年7月14日,一档崭新的电视专栏《海蓝新声》在山东电视新闻频道亮相,专栏内容聚焦新质生产力,为新创意、新产品、新发明、新产业发声。专栏全部由AI数字主播主持,通过AI筛选热点选题、平台一键生成数字主播、文稿AI配音等人工智能制作方式完成。从演播室数字空间、主持人数字形象到数字语音系统,传统电视新闻实现了用AI技术为科技资讯报道赋能。《海蓝新声》每周日11时30分在新闻频道常态化播出,成为一大亮点。

  数字主持人和真人主播同屏,搅动一池春水,甚至导致网络上出现了“一级甲等主持人被替代”的讨论。其实,开发数字人不是要替代谁,而是用在常规重复性工作上,确保稳定性更好;用于人完成不了的一些场景中,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解放人力去从事更富有个性、情感和创造力的工作中。

  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三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上,海蓝项目荣获一等奖。这个含金量颇高的奖项对实验室研发团队是莫大的鼓舞。据了解,进入决赛的有全国46家机构,海蓝脱颖而出主要因为技术和效果两个层面的优势:技术层面重点考察技术先进性、功能多样性、应用安全性、运行稳定性;效果层面重点考察虚拟数字人形象写实度,唇形语音匹配、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逼真度及流畅度,语音合成的准确度及拟人度,音视频匹配度等。

  同时,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不少困惑,如技术创新往往在早期推广和大众接受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如果无法跨越这个鸿沟,就难以完成创新的普及。于是,我们在持续升级3D超现实数字人的基础上,发力2.5D数字人产品制作技术,攻克了真人形象版权问题、口型不匹配等技术难点。目前,2.5D数字人已成批量生产,应用场景逐渐拓宽,如我们推出的“苏小妹数字人”,不仅助力齐鲁频道《苏小妹说中国字》的连续播出,还推出法语、俄语、蒙古语版本,助推节目国际化传播。实验室成为国家广电总局数字人应用标准与工信部信标委数字人技术标准的成员单位。

  广播电视是典型的二维资产生产商,电视节目是在显示屏上呈现,不管是手机、电脑还是电视,都是平面二维的。但是在未来的元宇宙世界,所有元素都是三维的,创造三维数字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积累三维资产的过程,通过三维建模完成的海蓝岱青,在未来的技术领域一定会越来越有价值。

  Kaiyun对新客户有什么特别支持?

  AIGC对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为广播电视内容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大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优化内容质量,丰富内容形式,有助于挖掘和传播更多的文化内容,促进文化传播与创新。

  中国新闻名专栏《问政山东》是一档通过舆论监督倒逼干部履职尽责、督促有关部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融媒体栏目。为进一步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栏目提出能否运用AI等技术全面提升网络问政板块的效能和用户体验。于是,我们合作共同开发了基于政务咨询的行业大模型,让AI将山东省近20年的政策、法规、文件加以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交流、沟通、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制作了主持人李莎的数字人,并攻克了基于H5页面的数字人技术,数字主播“李莎”后端接入政策大模型,前端基于H5可以适应多终端交互,让网络用户参与问政更加便捷、高效、直观。在闪电新闻客户端网络问政平台,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平台功能,轻松完成问题反馈、建议提交等操作。同时,数字主播“李莎”还可以就用户关心的部分政策内容提供咨询服务。

  这次创新,将传统的问政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其他媒体和政务平台树立了利用大数据AI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榜样,带动更多地方政务新媒体平台引入智能问答系统、数据分析工具等。

  “创造一种模式,积累一些经验,为全国作出示范、树立标杆”,是山东广播电视台元宇宙与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新工具的应用,推进广电内容全产业链和技术深度绑定,实现人工智能常态化应用。

  在日常节目制作中我们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手语新闻节目优秀手语翻译人才紧缺,手语主播翻译工作量大、与节目主持人配合难度高。如何给2700多万听障人士提供更好的广电服务,是诸多电视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从这一普遍需求出发,我们着手开始自主研发“AI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手语播报系统。可是,当我们和山东省残联、特殊教育学院等对接调研时,才发现原以为很简单的事,做起来出乎意料难。首先,手语是一套独立的语系,是语义的表达,和汉语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要建一个平台做语义的识别和翻译,很难。其次,2019年公布的中国手语标准,词汇有8000多个,除了国标还有方言,工作量极大。根据国标手语词汇、聋人阅读习惯的语法原则,结合部分地域聋人普遍认可的习惯打法,我们的研发人员组建了1.3万多个词汇的手语库,对应更符合聋人认知的手语动作,实现了文本到手势的自动转化。当主持人播报新闻时,数字主持人同步将语音和文字转换为可处理的文本数据流,实时进行高精度渲染、图像处理和数据生成计算,将生成的手语动作和口型应用于数字人模型,实时演绎为数字人的动作、表情和唇语,从而具备高可懂度的手语表达能力和精准连贯的呈现效果。2023年12月31日,数字手语系统应用于电视新闻频道《闪电直播间》;2024年山东两会期间,数字人使用手语为特殊人群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用AI跨越声音的障碍,让无声世界的人们感受沟通的顺畅与温度。目前,实验室的手语系统已经被采购应用于外省卫视节目。

  实验室全面推进广电内容生产链条和技术深度绑定,通过对AIGC技术的深入研究,将其应用于节目制作、内容创作、传播推广等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丰富、多元的内容体验。我们在日常节目生产中实现AI智能配音,具有剪辑流畅、减少错误、优化配音流程、节约成本等优势,提高了创作效率。《闪电大视野》栏目天气预报板块率先应用,《数字强省》《美丽山东》《市场监管在线》《应急在线》等陆续跟进实现AI配音。

  AIGC在广电行业最突出的一个应用就是AI视频制作,实验室运用了多种最新的AIGC工具,包括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图像生成技术及Runway的AI视频创作技术、虚拟角色与场景生成工具、智能配乐与音效工具、AI辅助创作工具等,全面应用于脚本创作、视频编辑渲染、音乐配乐、视觉特效生成等各个环节。目前,文生视频常出现同质化、低端化倾向,存在内容准确性和一致性不足问题,视频质量不稳定,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满足用户对于独特、个性化内容的需求。在面对复杂的创意和艺术表达时,可能无法灵活地生成多样化的视频内容,容易出现风格趋同、缺乏创意的情况,审美和情感表达相对空洞,缺少故事内核和专业精神。对此,实验室研发团队达成思路上的一致:不能在低端徘徊,要做就是精品,先要有创意,再用足技术手段。由此创作的AI视频在画质、音效、剪辑等方面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AI短视频作品《驼铃声响》荣获2023国际短视频大赛二等奖,《伴河入海》荣获山东省5G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山东省网络视听大赛二等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AIGC可以帮助广电媒体快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高效的内容生产和个性化的服务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增强其在媒体市场中的竞争力。

  Kaiyun对新客户有什么特别支持?

  广播电视行业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用户习惯改变、媒体融合趋势加剧、新兴媒体竞争激烈等多重挑战。AI的应用是广电行业适应技术变革、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为广电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有助于广电从传统的电视广播业务向全媒体服务商转变,推动媒体行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当下营销困局,广电媒体可以借助AI实现内容生产、传播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创新,为产业拓展增添新业务、新思路,围绕内容产品优化、广告产品创新、增值产品开发等不同应用场景展开研发,探索人工智能新技术在行业、社会中的应用,目标是将最优质的技术资源进行整合、转化与应用,提高广播电视平台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智能化产品可助力大型赛事、文旅活动等宣传报道和企业品牌营销,实现内容与经营有机结合。在2024年4月的荣成马拉松赛事、菏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活动中,闪电新闻定制化推出AI天鹅视角瞰荣成、AI献给荣成的MV 、“裸眼3D+AI”菏泽、AI菏泽等创意短视频产品,通过AI生成精准镜头、AI作词作曲演唱、AI生成视频画面等,提升活动宣传热度和品牌影响力。

  数字人方面,我们为济南市广播电视台制作了数字主持人“yoyo”,为德州市广播电视台制作数字主持人“夏小蕤”,为泰安市广播电视台制作数字主持人“小马哥”,应用于短视频宣传;为电商公司制作了东南亚籍形象的数字人;与潍坊市公安局联合打造了数字警察主持人“潍潍”“安安”,已投入到智慧警务、警察公共关系等多种应用场景中,在信息发布、政策解读、便民服务等方面打造了更高效、快捷的传播产品;与山东省体育局联合打造的山东户外运动休闲专属数字代言人——“运运”在日照2024中国运动休闲大会暨体育旅游季开幕式上正式亮相,成为山东户外运动休闲传播的“新使者”。2024年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也是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7月,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共聊城市委、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委托实验室启动了孔繁森数字形象研发项目,在采集孔繁森同志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使用实景拍摄加AI脸型处理技术,通过唇形编辑、声音克隆、大语言模型等一系列模型训练技术,复刻孔繁森同志数字形象,旨在通过数字形象这种特殊的呈现形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AIGC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结合,能够生成虚拟场景和人物,使内容呈现更加多元化和沉浸式,这为业务拓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创意空间。我们通过尝试更加大胆的内容创新,满足观众和客户对新鲜感和创新性的追求,2024年上半年陆续完成了“济宁嘉祥数字滑雪馆”和“东营黄河口白鹳保护区展馆”等项目,将我们擅长的数字人、人工智能、高清视频等能力整合输出为新一代的沉浸式展馆。

  AI浪潮席卷而来,犹如一场科技的风暴,吹开了内容创作的崭新大门。在代码和算法构建的虚拟实验室中,数据如同活泼的原子,相互碰撞、融合。每一次的交互都是一次创造的契机,生成的作品便是那奇妙的反应产物。就如同化学反应中分子的重组带来全新的物质,AI以其独特的方式将语言、图像和思想重新组合,勾勒出一个奇幻的世界。不可否认,人工智能面临伦理和道德风险,还有可能出现技术依赖问题,技术的不断更新也需要广播电视媒体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学习和适应。但在这个充满奇迹的时代,我们将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继续走下去。(作者系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副主任)

联系专业的商务顾问,制定方案,专业设计,一对一咨询及其报价详情
服务热线服务热线 18568522466
免费互联网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1856852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