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智化浪潮奔涌,全球动画正在经历一场技术与艺术的深度变革,青年人才成为推动这场变革的主力军,引发业界对新时代青年动画人才培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今天,本版特邀美术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的3位专家学者,从教育、创作、技术应用等不同视角,探讨新时代青年动画人才培养的多重路径。
6月30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国内票房定格在154.45亿元,荣登全球影史动画片票房榜冠军。作为一名从业近20年的动画创作者和教师,我恍惚间有些不真实感:这个以前不太起眼的专业,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其实动画在全球都很热。去年美国本土电影票房前10中有4部是动画,在日本这个数字则是惊人的7部。前段时间,一个在10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1980年后出生的人群中48%的人每周都会观看动画,33%的人在过去一年中购买过动画周边产品。动画已从过去以儿童和家庭观众为主体的影视类型,转变为面向全年龄段、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然而,动画头部市场的火热,难掩产业深刻调整的阵痛。电视动画近年优秀新作寥寥;网络动画则大多改编自网络小说;电影动画有很多中小型制作无人问津。“几家欢乐几家愁”的背后,是动画行业的基本面正在发生巨变:游戏电竞、短视频和社交网络已压倒电影、电视和网络长视频,成为占据人们娱乐时段的主要形式,业态变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影视动画制作范式,技术也变了。
行业在变,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在变。以前的动画人才是简单的“美术+电影”,会画画、懂视听语言,就够了。当代动画人还要会讲故事、懂技术、懂市场、有足够的情商和精力去管理成百上千人的制作团队。在数字动画占据产业大多数份额的今天,某些专业院校的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上世纪。网上常见动画专业学生抱怨老师的课件“用了20年都包了浆”,而像饺子导演这样跨专业出身的动画人才早已成了行业领军人物。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所任教的中国传媒大学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答卷。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中国传媒大学的动画专业多年蝉联第一。近年来,一大半国产动画头部作品的背后,都有我校毕业生的身影。“中传系”动画的成功,有几条经验值得一提。
将动画作为科学和艺术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早在20年前,时任动画学院院长的廖祥忠教授便提出“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的动画人才培养理念,学院在国内首创数字媒体艺术和游戏设计两个面向行业前沿的本科专业,并且将综合素质作为选拔人才的关键标准。学生不但要会画,更要懂技术、会讲故事、了解行业和市场。
将动画创作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我们有一个朴素的理念:“用作品说话”。动画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创作者自说自话,一定会和观众渐行渐远。我们每年都会举办数万人在线观看的毕设直播展映,同学们从中获得了大量宝贵反馈。
动画早已超越了“动画片”的单一内涵。除了电影、电视和网络上的动画片,动画和电子游戏、沉浸体验、VR(虚拟现实)内容、特效电影等共享相同的制作技术,以相通的角色和世界观架构IP,边界日益模糊;动画也作为智能设备人机界面的基本形式,塑造着我们进入数字世界的方式。我们也一直积极针对这些领域培养动画设计人才。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后,很多网友发现导演是理工科出身,戏称艺术专业出身的动画人是“高考300分的干不过600分的”。这句话听着刺耳,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数智时代对动画教育的要求:只有综合素质优先,以创作为核心,培养兼具科学和艺术素养的交叉学科动画人才,动画教育才能更好地为飞速崛起的动画产业赋能。
不久前,“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动画创作100’”项目(2024)巡展在海南三亚举办。展出的100部动画作品,包括数字化二维、三维、定格及AI(人工智能)参与的各种形式短片,从中可以清晰感受到新一代青年动画创作者共同的目标追求: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风格、中国文化元素,又能被海内外观众广泛接受的原创佳作。
从上千部青年作品中遴选出的百部优秀动画,创意十足,风格各异。有的短片虽然制作工艺青涩却真挚感人,如讲述老爷爷不离不弃照顾偏瘫老奶奶的《地风筝》,情节浪漫,主题与手绘形式相得益彰;根据常书鸿先生真实故事改编的《敦煌守卫者》,采用传统二维动画表现主人公与敦煌的深厚情感,画面影调和谐统一。这些作品蕴含着青年一代对生活、对历史、对未来的思考。
将中国水墨绘画风格、传统文化元素与数字化技术、三维动画形式等结合,业已成为一股创作潮流,体现了青年动画人的传承自觉和创新追求。《风雪山神庙》的角色设计,对京剧脸谱元素进一步提炼简化;《万华镜》以装饰画风展示各少数民族服饰之美;运用数字技术制作的二维水墨风格短片《念念》,通过少年的故事探索人的成长;《龟兹》则运用水彩风格将现代角色与臆想的传统绘画造型角色统一在一起,开启一场现代街舞与千年龟兹舞蹈的对话,是将传统二维动画与AI技术相融的实验作品。
一件件原创新作表明,动画的民族性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当代的、国际化的。“中国动画学派”提出的“民族风格”理念在今天仍然有很现实的意义。当代创作者在追求民族风格的同时,还需自觉将其融入现代叙事和技术体系,尝试在传统水墨、剪纸、戏曲元素之外,挖掘新的中国动画美学符号。
动画短片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表现力,一些青年作者在保持风格追求的基础上,探索与主流商业动画项目衔接。讲述20世纪60年代“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短片《国家的孩子》,以浓郁的色彩呈现草原美丽风光,动画配乐充满民族特色,是一部长片动画的预告片。运镜娴熟、生动有趣的三维短片《落凡尘》,更是已经完成了影院同名长片的创作及上映。诸多作品展现了青年创作者们的才华和努力,体现了他们对动画艺术的理解。
在动画这一充满创意、深度借助科技发展的领域,年轻的创作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青年人才的培养需在文化根性和技术素养两个维度同时发力。文化根性要求青年能够对民族艺术、美学和哲学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模仿和符号化层面,这需要青年创作者主动积累生活经验、深入传统文化源头。在开放的文化语境中,青年创作者还需在坚守文化根性和拓展国际视野之间寻求平衡,以通达世界的艺术语言、融合多元文化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技术素养则是促生高品质作品的保障。在动画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年创作者必须掌握与行业接轨的技术手段和工艺,采用当代观众更易接受的节奏和形式进行艺术表达。
如今的青年动画创作者充满热情和创意,其未来的创作高度取决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技术趋势的掌握和对市场逻辑的了解。我们要通过辅导、支持等途径,鼓励他们保持创作激情。“提升中国动画的原创力”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个青年动画创作者踏踏实实积累出来的,相信他们有能力走得更远。
近年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动漫行业带来影响。AIGC涉及的领域包括文字内容生成、图形图像生成、音频音乐生成、动画视频生成、虚拟情境生成等。从理想的模式看,一部动画、漫画或游戏作品的创作,从前期策划到中期制作,再到后期合成,几乎可以全部借助AIGC。整个过程将如同一条流水线,只要制定好标准、设定好程序、确定好目标,就能一键启动完成,最终获得符合标准的产品。这是典型的工业生产,将造就动漫生产的智能化超级工业体系。
未来,AIGC这种智能化超级工业体系或许能将传统动漫行业“简化”——它可以省略策划、编剧、分镜、原画、动画、配音等环节,而这些环节原本是动漫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不相同却又相互关联的专业知识、技能作为支撑,同时形成一定职业壁垒。在智能化超级工业体系下,动漫作品生产可能只有两个主要步骤:设定—完成。这意味着需要探寻与此相适应的新的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动漫人才培养体系。
如果“多环节”可以简化为“两步骤”,未来的动漫从业者自然会集聚于第一个步骤“设定”。“设定”隐含着以往动漫创作所有环节的工作内容,因为需要“设定”的是整个动漫作品从概念创意到制作完成的全过程。新生代动漫创作者无需像传统创作者那样负责各个环节的具体执行工作,但需提要求、定标准、设目标,这要求每一个参与“设定”的人具有指导AI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4种能力。
拨云破雾的思想力。“思想”为机器的弱项,却是人类的优势。通过AIGC进行动漫创作,必然因工业化、类型化而带来大量技术性、娱乐性较强却思想平庸的作品,这就需要人类的引导,这也是人类超越AI、发挥作用的关键机会和方式。
敏锐通达的审美力。在一定程度上,审美力决定着AI创作质量。新生代动漫创作者要有正确的审美判断,尊重大众审美但不低俗、不媚俗,不拒商业娱乐却也不唯商业娱乐。以此为基础展开“设定”,有助于纠正AI创作出现的审美偏差。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动漫是最具想象力的艺术门类之一,相应的艺术表达具有一定独特性,也体现着文化多样性。创作者不断拓展思维边界,借助技术实现创意表达,才能更好地体现动漫艺术魅力——这是动漫“设定”的基本要求。
精准恰切的表达力。这里指的是创作者与AI沟通的能力。创作者把指令准确传达给AI,AI才能把相关要求、标准执行到位,最终创作出优质作品。
当下,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艺术领域,AIGC已成为赢得全球动漫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抓手。新生代动漫创作者既要拥抱变化,也要坚守创作本质,以有温度的笔触勾画未来,他们的多维成长,直接关系着AI时代动漫的可持续发展。
人民网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刘颖颖)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和平颂”美术作品展于7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以美术作品为媒介,回望战争历史,讴歌和平愿景,致力于通过艺术语言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图景。…
人民网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欧兴荣)北京时间7月18日,2025年日本羽毛球公开赛在东京体育馆结束1/4决赛的争夺。国羽男单石宇奇、女单王祉怡成功晋级,女双贾一凡/张殊贤和刘圣书/谭宁会师半决赛,混双冯彦哲/黄东萍和蒋振邦/魏雅欣携手突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