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看看《星际宝贝史迪奇》,上映仅8天,内地票房突破8400万,反响好到让人有些意外,成为这两年来迪士尼真人版动画片中,少数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双赢的影片。
与此同时,作为竞争对手的《碟中谍8:最终清算》(简称《碟中谍8》)也在内地正式上映。根据目前的数据,它的票房已经突破2200万,预测最终票房能达到3.7亿以上,全球票房也已超4亿美元。阿汤哥的全球号召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然而,这部影片在国内的口碑却相当不理想,上映后评价不佳,甚至观众的批评意见出奇一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碟中谍8》的故事承接了前一季,讲述了俄罗斯“塞瓦斯托波尔号潜艇”上的秘密程序觉醒并计划发射核弹,准备摧毁人类。而男主伊森·亨特(汤姆·克鲁斯饰)和他的IMF小队,使命就是摧毁AI“智体”,保护地球,拯救全人类。
从剧情上看,加入AI与人类对决的设定,原本是个很吸引人的元素,观众们也对这场大战充满期待。但有时候,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虽然大家对动作片的剧情要求本就不高,但这部影片的情节过于平淡,实在让人觉得无趣。例如男主和小队成员在讨论任务时,常常是伊森一拍脑袋决定方案,其他人疑惑地提问:“这能行吗?”然后迫于队长的权威,大家同意执行任务。这种套路似乎从来没变过。
每次小队成员围着镜头讨论的时候,都像是NPC在开会,缺少了角色之间的真实互动。行为和台词竟然比反派AI还机械,实在让人难以代入。
提到这部电影的AI反派,它居然几乎只存在于角色的台词中。当观众期待看到阿汤哥与人工智能一决高下时,这个反派角色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观众不禁会想:“就这么轻松下线了?”
更荒谬的是,这个“智体”居然还有一个忠实的追随者盖布瑞尔。为什么他如此忠诚地为AI卖命?导演解释不了,只能说这是为了给阿汤哥留出更多炫酷耍帅的机会。
另外,经典IP要开新篇章时,总需要适当的前情提要,毕竟总会有新观众。但这部电影已经是第八季,老粉丝占大多数,反而通过大量回忆镜头来填充剧情,显得有些敷衍。电影时长高达170分钟,前40分钟节奏拖沓,让人看得有些乏味。
可以说,与前几季相比,这一季的剧情确实缺乏创新,错失了用新鲜内容激发观众兴趣的机会。尤其是阿汤哥的表演,虽然依然尽力,但似乎并未能满足观众的期待。
大家大多是奔着阿汤哥去看《碟中谍8》的。毕竟在特效满天飞的时代,阿汤哥一直坚持自己亲自完成高难度动作戏。但如今,已经没有那种超高建筑物可以让他去跳跃了,只能继续做飞机上的“扒手”。从红色飞机到黄色飞机,真是拼了。
但观众看到阿汤哥仍然拼尽全力的身影,却已不再有当初的惊喜感,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位老牌明星拼命努力却带不动影片的无奈。并非阿汤哥不行了,而是时代变了。
如今的电影市场,光靠大投资、大场面已经无法吸引观众。老套的方式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创新和技术才是制胜之道。重工业的动作片和谍战大片逐渐失去了热度,原因无他,创作者们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剧本和创作方式。
况且如今的内地观众,早已见惯了国产特效大片的精彩,比如《哪吒2》和《流浪地球2》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可不小。经历过这些震撼的大作,观众自然不会被阿汤哥那点小动作轻易打动。
据说这部影片的制作成本接近4亿美元,还不包括片酬和宣传费用,意味着电影至少需要突破10亿美元的票房才能回本。从目前的热度来看,回本的前景堪忧,但也不完全没有希望,最终要看端午档后的整体票房走势。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内地市场再也不需要为欧美大片让路,国产电影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如果端午档有一部强有力的国产电影来与《碟中谍8》对抗,阿汤哥的影片恐怕在内地将面临扑街的局面。
此外,影片的票房也将决定下一部是否能顺利启动。导演克里斯托夫·麦奎里曾在2023年表示,《碟中谍8》并非最终章,并透露已经构思好了第九部,阿汤哥计划在2024年继续探索伊森·亨特的早年故事。
但这一切都得建立在第八部的票房成绩上。如果这部影片没能达到预期的票房,那无疑会影响下一部的制作资金。如果能够继续拍摄,也许还会为这个经典系列画上圆满的句号。
总的来说,《碟中谍8》并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原本应该给观众带来情怀的洗礼,结果却只是让人感受到制片方在“贩卖情怀”。无论是文戏还是打戏,都没有抓住题材的精髓,更没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再加上情怀的缺失,不少老粉丝也因此感到失望。
电影票价高昂,观众们的选择越来越谨慎。在这个经济压力大的时代,真正用心的作品才会赢得市场的青睐。如果只是拿情怀去圈钱,那势必会失去观众的信任,最终导致影片的失败。
经典影片失去了自己原本的风骨,确实让人感到痛心。那么,你怎么看待这部电影呢?